地震颶風
海嘯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增加了哺乳 突尼西亞 電話號碼庫 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滅絕風險。這些事件可能與人類相關的危害相互作用,可能加劇其影響。
在《PNAS》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由 FAPESP 資助的研究人員估計,由於地震、颶風、海嘯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超過 3000種陸生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的威脅。
作者選擇了所有兩棲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物種,其最大種群規模為 1,100 只成熟個體和/或範圍為 2,500 平方公里或更小(導致繁殖困難且種群活力不太可能恢復)。他們認為,如果物種的活動範圍與歷史上發生過上述四種自然災害中任何一種的地區重疊,則該物種將面臨滅絕的風險。
「我們發現全世界有 8,813 種(兩棲類、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種群數量非常少和/或分佈範圍有限。根據我們的估計,42% [3,722] 的地區在過去50 年中發生過一次或多次相關危險事件,嚴重威脅著這些動物的未來,」該文章的第一作者費爾南多·貢薩爾維斯( Fernando Gonçalves) 說。部分研究是在他獲得 FAPESP 獎學金並在巴西里奧克拉羅聖保羅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 (IB-UNESP)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進行的。
該文章的 26 位作者中的大多數都是生物多樣性動態和氣候變遷研究中心 (CBioClima) 的成員,該中心是一個由 FAPESP 資助的研究、創新和傳播中心 (RIDC)。
對島嶼物種的影響和區域威脅
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自然現象瀕臨滅絕 與其他方法相比,連結共享的成本效益 的物種(70%)生活在島嶼上。就世界地區而言,34%居住在新熱帶地區,這是一個橫跨美洲大部分地區的生物地理區域,從墨西哥南部延伸到阿根廷北部。
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它們主要容易受到颶風的影響,而火山、地震和海嘯是所謂的太平洋火環地區的最大危險,這是太平洋盆地邊緣的火山和構造板塊邊界的地震活躍帶包括安第斯山脈、美國西部和加拿大。
聖文森鸚鵡(Amazona guildingii)原產於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和格林納丁斯的茂密山林。由於火山活動而被列為高風險,因颶風而被列為高風險
「這些物種中的許多都生活在災害風險較高的地方,例如,因為它們的森林棲息地已被伐木者或牧場主破壞,」該文章的最後作者、IB-UNESP 教授毛羅·加萊蒂(Mauro Galetti) 說。
基多火箭蛙 就是一個例子,它曾經分佈在安第斯山脈北部和中部,但現在僅限於厄瓜多爾科托帕希火山周圍地區,該火山自 1738 年以來已噴發 50 多次。
保護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2,001 個物種面 印度數據 臨滅絕的高風險,因為它們的分佈範圍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受到研究中提到的一種或多種主要自然災害的影響,而且這些高風險物種中有16% 與滅絕的地區重疊。
另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是,30% 的動物生活在完全位於保護區之外的地方,而只有 15% 的動物受到特定保護計畫的覆蓋。
研究中列出的物種中只有兩種生活在巴西。盧茨樹鬣蜥(Liolaemus lutzae) 是一種極度瀕危的爬行動物,生活在裡約熱內盧州的沙質沿海平原(restinga) 上,並因2004 年被視為1 級海嘯的風暴潮而被列入名單。
巴西紅腹蟾蜍 生活在聖卡塔琳娜州和南里奧格蘭德州,容易受到 20 年前登陸該地區的二級颶風等災害的影響。
在該研究考慮的四種自然災害中,只有颶風與全球暖化直接相關。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這些和其他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將會增加。
米沙鄢疣豬(Sus cebifrons)分佈在菲律賓的幾個島嶼上;有一些人住在美國和歐洲的動物園裡。印度-馬來亞地區是 31% 面臨自然災害高風險的物種的家園(照片:Gregg Yan/Wikimedia Commons)
「在自然災害中倖存下來的物種未來可能更有可能承受類似的事件。然而,曾經對它們有幫助的適應措施,例如通才飲食、高擴散能力和許多後代,可能不足以使它們在自然事件和人類活動影響之間的協同作用中生存下來,」現在是博士後的貢薩爾維斯說。
為了減輕對最瀕危物種的影響,作者建議建立連接孤立種群的生態走廊,輔助圈養繁殖,將種群轉移到他們以前居住的安全地區,並在保護區或異地進行保護,圈養生活和繁殖的個體數量,以確保該物種的遺傳儲備,以便在滅絕時可以重新引入野外。
紅頸亞馬遜鸚鵡(Amazona arausiaca)是加勒比海島嶼多明尼加的特有種。由於地震和颶風,該島處於高風險狀態,並且面臨海嘯的危險(照片。
參考文獻:《因自然災害而瀕臨滅絕的物種全球地圖》作者博文多普、卡萊布·門德斯、加布里埃爾·貝卡、萊斯·勞滕施拉格、尤里·蘇扎、費利佩·佩德羅薩、克勞蒂亞·帕斯、瓦萊卡·B·齊帕羅、保拉·阿卡維、威廉·貝爾塞、法比亞諾·法拉赫、安德烈·VL·弗雷塔斯、路易斯·法比奧·西爾維拉、法比奧·奧爾莫斯、喬納斯·格爾德曼、博·達爾斯加德和 Mauro Galetti,2024 年 6 月 17 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